杭州日报讯 伴随着浙江高考陆续放分,余杭第二高级中学的应届毕业生任逸翔开始受到各方的关注,不仅本地媒体将镜头瞄准了他,连外地媒体也争相推送关于他的消息——高考总分659分,名列全校第九,此前还通过了浙江大学三位一体考试,不出意外的话,他将在秋季开学时顺利就读浙江大学的生物信息专业。
不过,除了足以说明实力的成绩,网络上关于任逸翔的描述中,都会涉及一个词——“网瘾少年”。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曾经贴在身上的标签,任逸翔的高中生涯成了一个非典型的“别人家孩子”的故事。
开局“挂机” 保送生进入高中后竟成“刺儿头”
(资料图片)
“保送上来的孩子怎么会这么调皮捣蛋?”这是班主任蔡书琪对任逸翔的第一印象。
2020年9月,高一新生刚开学,任逸翔的调皮与叛逆就在学校里“出名”了——在实验室里与同学闹矛盾、不遵守学生行为规范、顶撞老师、拒绝搞班级卫生……在校风严谨、管理严格的余杭第二高级中学,这名新生似乎在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所有人:“我是一个‘刺儿头’。”
相对于老师的无法理解,任逸翔的父母心中更多的是焦虑。任逸翔有个双胞胎哥哥,兄弟俩从小都很优秀,可偏偏任逸翔在初三时迷上了玩手机、看直播。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时,他甚至一边听课,一边看游戏主播打游戏。即便后来学校复课,他还会在上课时偷偷看。因为这事,他与父母曾发生激烈冲突,以至于惊动了110民警。后来,任逸翔获得了保送的资格,但他这么放不下手机,未来的路该怎么走?父母一时也没有头绪。
进入高中后,任逸翔也没让父母消停,最“忙”的时候,父母每周都要到学校“报到”。任逸翔甚至一度觉得自己适应不了学校的环境,打算“另谋高就”。可学校的老师都觉得,任逸翔是个聪明孩子,还没达到“网瘾少年”的程度,问题是心思不定,成绩算不上突出,还一心想着和老师、家长对着干。
该拿这个“刺儿头”怎么办呢?有一次,任妈妈给蔡书琪发去了一封信。这封信是任逸翔此前写给自己小学老师的,内容很长,文笔称不上华丽,但蔡书琪觉得,里面的每个字都很真诚。正是因为这封信,蔡书琪和其他任课老师渐渐改变了对任逸翔的认识,他们开始认同任妈妈说过的一句话:“这孩子是一个特别懂得感恩的人,心思很细腻,只是需要及时正确的引导。”
逆风翻盘 他真的成了演讲台上的“下一个”
方向有了,但如何有效引导任逸翔“回归”呢?这需要一个契机。
高一下学期,学校召开了一次学生大会,蔡书琪班上有一名同学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走上演讲台发言,任逸翔全神贯注地盯着。“你羡慕吗?”蔡书琪走到任逸翔身后,悄悄问道。任逸翔转过头,认真回答道:“羡慕,我也想上去,下一个就是我!”
这句话成为任逸翔之后一系列变化的起点。老师们发现,这个男生突然认识到自己并不是那个最好的学生,他在成长过程中发现了比自己优秀的目标后,就会去追逐,继而不断突破自我。
作为班主任,95后的蔡书琪教龄不长,她在与任逸翔接触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,要领着这个学生走出成长中的误区,还需要给他一个被认可、被需要的机会。升入高二后,蔡书琪让任逸翔担任了班上的组织委员。在那以后,任逸翔开始主动扛起给班级抬水、做大扫除之类的脏活累活,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。同时,他的成绩渐渐有了起色,从原本的全年级中下水平一路赶超,直至冲进了年级前100、前50。高三一模成绩出来时,他已经跻身临平、余杭两个区的前20名。
然而,故事并没有一帆风顺地发展下去。第二次模考时,任逸翔的成绩突然下滑,老师们都觉得很奇怪。有一天晚自习前,同学们都去食堂吃饭了,任逸翔却独自留在教室,闷头解题。蔡书琪发现后,走过去关心地问了几句,没想到,这个身高180厘米的男孩直接哭了出来——他太希望证明自己还能更加优秀了,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太多的压力。
那天,蔡书琪安慰开导了任逸翔好一阵子,这件事也让任逸翔牢牢记在了心里。后来,当他真的如高一所愿那般成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时,他特意提到了蔡老师劝慰自己的事。“那天的夕阳,让我印象深刻。”他说,老师在高中最关键的时刻教会了他一项重要的能力,“学会承受从高到低的曲折经历,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。”
继续“上分”他觉得自己的逆袭之路才刚刚起步
高考成绩出来后,蔡书琪一直觉得奇怪,别的同学都给她发来了喜报,偏偏任逸翔迟迟没有消息。于是,她联系了任逸翔的家长,这才知道那些天孩子始终闷闷不乐。“虽然父母都觉得他发挥得不错,但他自己并不满意,觉得比预期低了20分。”蔡书琪说。
任爸爸还告诉蔡书琪,高考前,任逸翔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,想考个全校第一,送给蔡老师当礼物,“或许是没能拿到这个成绩,他才觉得难过吧。”
儿子高中三年的变化,任妈妈觉得与老师们的教育和帮助是密不可分的。任妈妈自称是一个“虎妈”,知道孩子有很强的可塑性,所以从小对孩子要求严格。“可是他刚从初中升入高中那段日子,我真的一点辙都没有了。”她说,“所以我一直和他说,他是命好,从小到大都能遇上认真负责的老师。”对于这点,蔡书琪觉得,主要还是孩子自己在不断努力,“我们只是恰好陪伴了他三年。”
高考后这段时间,任逸翔没有像大多数孩子那样疯玩,而是开始准备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,并着手设计更长远的规划——他此前说过想要读到博士,未来从事生物医药行业。过些天,他还打算回一趟高中母校,再见一见像姐姐一样的班主任。
“网上说我是‘网瘾少年’,我不同意。”任逸翔说,“我同意的是这条逆袭之路,而它才刚刚开始。”